NCEF
源起:
臺灣「財團法人民族文化基金會」由《八千里路雲和月》大型電視文化專題片製作人凌峰先生於1990年創立,
其心願為促進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為宗旨。
重要記事:
1990
為打破阻隔兩岸文化交流30多年的冰封,凌峰先生捐出為「臺灣東元電機」代言之兩年酬勞,
於影視演藝界首創成立「財團法人民族文化基金會」(以下稱基金會),並擔任董事長。
基金會成立逾二十年,見證兩岸交流的歷史。
董事長製作的《八千里路雲和月》歷時300多小時,
將祖國大陸的壯麗河山、大江大海及人文景觀傳播給臺灣同胞,
並透過香港亞視、華娛電視台、新加坡電視台、日本NHK及美加電視台等,
與各地觀眾分享中國的波瀾壯闊之變遷,增進海外及兩岸文化交流,亦深化兩岸血濃於水的親情。
由佛光山星雲大師任榮譽領隊,董事長任團長,
攜同臺灣《自立晚報》綜藝文化部主任等一行人赴香港,
參加由北京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」、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及臺灣「民族文化基金會」
兩岸首度協力舉辦的「兩岸文化交流記者會」。
基金會籌備期間,董事長以個人身份捐助10萬元人民幣,
用於資助「共青團中央」在北京舉辦紀念五四運動70周年晚會。
董事長亦策劃並邀請臺灣《自立晚報》社長吳豐山先生,
邀請《中國青年報》記者鄭鳴先生訪問臺灣,此為突破兩岸交流的首創案例,
獲臺灣當局批准首發「出入境證」邀請大陸記者來臺,但後因大陸「記協」反對而夭折。
基金會籌備期間,董事長接受大陸《共青團中央》下設之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」邀請,
擔任「希望工程」代言人,並兼任「希望工程海外愛心委員會」主任委員職務。
此計畫於貧困山區及偏遠老區捐建超過20所希望小學,為海峽兩岸善意互動創建了範例。
1991
董事長倡導的希望工程百場義演遍及中國多省,歷時七年。
基金會與「風潮唱片」合作,為大陸蒙古族歌手騰格爾在臺製作並發行首張專輯《蒙古人》,
廣受好評,並於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辦演唱會,開創兩岸影視文化交流之先河。
基金會捐助由大陸音樂家楊鴻年先生創辦的中央交響樂團旗下「中央兒童及少女合唱團」,
並出版四集國語及閩南歌曲系列非商業性作品。
1992
基金會邀請大陸宜興陶藝大師徐漢棠、徐秀棠、仲昆訪臺並成功舉辦陶藝展覽;
亦邀請大陸舞蹈家楊麗萍訪臺交流舞蹈藝術,開創兩岸舞蹈交流之首例。
1993
基金會再度邀請楊麗萍與中央民族歌舞團訪臺巡演,演出盛況空前。
1994
基金會策劃「蒙古文化季」,邀請內蒙古烏蘭牧騎歌舞團及馬術隊來臺表演,
創下兩岸交流中歷時最久、觀眾最多的表演紀錄。
1996
1996年起,基金會多次參與「九洲公司」舉辦的兩岸影視交流活動,
並持續推動文化交流與公益性活動。
2000
董事長受邀參與臺灣921震災賑災晚會,並現場捐獻珍貴文物支持賑災。
後續發展:
自1997年至2015年,基金會隨著兩岸交流常態化,積極參與公益活動,配合國臺辦及相關單位舉辦多項文化交流活動。
基金會曾於廈門兩岸論壇榮獲「兩岸交流貢獻獎」,董事長對此深表感謝。